纳米抗体——创新药物研发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0-12-16 10:03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百替生物

纳米抗体Nanobody, Nbs是抗体家族的新成员,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人源化简单、亲和力高、稳定性高、可微生物表达、免疫原性低、穿透力强、可溶性好等优势,在医学基础研究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备受关注。

 

纳米抗体简介

 

 

一、概念
纳米抗体最早比利时科学家于1993年在《Nature》杂志中首次报道,是骆驼科动物骆驼、大羊驼、羊驼及其近亲物种缺失轻链的天然重链抗体的可变区组成的单域抗体,该抗体只包含一个重链可变区(VHH)和两个常规的CH2CH3区,VHH晶体为2.5nm4nm分子量只有15KD,因此被称作纳米抗体。
二、应用
作为当今制药产业的热点,被称为“生物导弹”的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异常活跃,但分子较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因此其生产及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纳米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结构差异较大,表现的特性也不一样,在基础医学研究以及疾病诊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片
图片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16:11 3287–3303
三、优势

1、相对分子质量小:传统IGG抗体大小为150KD,纳米抗体仅15KD,是传统抗体的十分之一。

2、人源化简单:重链抗体VH和单域抗体VHH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对VHH区进行适当的改造即可得到人源化的纳米抗体。

3、亲和力高:从VH和VHH的结构可以看出,VHH的高变区CDR3更长一些,使其更容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且更紧密稳定。

图片

图片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16:11 3287–3303

4、稳定性高:般的单链抗体热稳定性较差,而纳米抗体内部存在二硫键,抗热能力大大提高,能够在高温(90℃)环境下长期放置,并可重新获得生物活性。此外,其对强变性剂的耐受性也较强。

5、可微生物表达:纳米抗体具有亲水性和单多肽性,且没有糖基化,因此可在细菌表达系统中大量有效的生产,避免细胞生产的高成本和长周期的问题。

6、免疫原性低:VHH和VH-VL在结构上相似,但纳米抗体分子量小,表面结合部位抗原决定簇少,因此免疫原性相对较低。

图片

图片来源:Laura S., Proteins, 2018;86;697-706.

7、可溶性好、穿透力强:纳米抗体的FR区和CDR区的表征显示FR2区域的疏水性残基突变为亲水性残基,因此,纳米抗体拥有更好的可溶性。此外,纳米抗体具有极强的组织渗透力,能够进入致密的组织(如实体瘤)发挥作用,甚至还可以有效地穿透血脑屏障。

图片
图片来源:Immunol. 8:1802. doi: 10.3389/fimmu.2017.01802
 
 

纳米抗体制备方案

 

 

纳米抗体的制备目前普遍是先通过免疫羊驼来获得抗体基因,然后通过噬菌体展示筛选技术从羊驼抗体库中筛选到最适合的抗体序列。整个流程主要包括羊驼免疫、噬菌体文库构建和抗体筛选三个阶段。

1、羊驼免疫流程:准备抗原→免疫羊驼→采血→血清分离→分离淋巴细胞

2、构建噬菌体流程:RNA提取→反转录cDNA→扩增抗体片段→克隆至噬菌体质粒→转化SS320→扩增和纯化噬菌体文库

3、抗体筛选鉴定推荐流程:包被免疫管→封闭→抗原和噬菌体孵育→清洗→洗脱→ELISA鉴定

 

普略医学纳米医药技术

 

普略医学聚焦纳米医药技术,包括纳米载药技术、纳米晶体技术、纳米抗体技术、纳米疫苗技术等,为肿瘤、心血管和炎症等疾病方向的研究组织和机构提供临床转化和研发支持。平台齐备纳米药物设计、合成、表征,药理药效、体内外生物学评价和机制研究等实验室,可快速产出重大疾病诊疗创新医药技术成果,和顶级研究型三甲医院1100多个专家组深度合作,可保障转化和研发项目的高效实施。

普略医学一直以来秉承“引领医学科研,提升人类健康”、“攻克重大疾病”的愿景和使命,为社会创造转化医学价值。普略医学“研究院+转化技术平台+研发管线”的运作模式,可为医疗健康领域的进步源源不断地贡献高效创新力量。非常欢迎感兴趣的医药产业界朋友一起合作,共同发展,加速重大疾病诊疗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和研发。

本期服务顾问

咨询在线QQ

服务热线

400-611-2850


服务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扫微信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