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 | 最新发现!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产生耐药的潜在机制

发布时间:2021-05-19 16:43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百替生物

近年来,肝细胞癌(HCC)的治疗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严峻挑战。第一个靶向疗法索拉非尼将总生存期延长了数月。但是,抗药性经常发生,极大地限制了其功效。发现索拉非尼靶向电子传输链复合物,从而导致了活性氧(ROS)的产生。为了维持索拉非尼耐药性并进一步促进肿瘤进展,癌细胞制定了克服过量ROS产生并获得对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的抗性的策略。

近日,浙江大学蔡秀军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在线发表了“UBQLN1 mediates sorafenib resistance through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and ROS homeostasis by targeting PGC1β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文章,该研究探索了ROS在索拉非尼耐药性中的作用,并在耐索拉非尼的HCC细胞中发现了ROS水平降低。

索拉非尼是第一种获得FDA批准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显示出对晚期HCC患者明显的临床益处。其疗效已在两项大型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并且优于数十种其他分子药物。尽管有疗效,但索拉非尼的临床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耐药性发展的限制。耐药机制包括代谢重编程,上皮-间充质转化,PI3K / AKT和JAK / STAT通路失调和索拉非尼抑制血管生成的结果引起的低氧诱导反应。重要的是,据报道索拉非尼直接靶向电子转运链(ETC)络合物,从而导致了ROS的产生。索拉非尼的疗效和耐药性仍然难以捉摸,需要澄清。
线粒体产生大部分细胞ROS,尤其是对缺氧做出反应。最近,线粒体的生物发生与ROS的产生紧密相关。线粒体生物发生介导的ROS水平在索拉非尼耐药中的作用在HCC中尚待确定。
在这项研究中,发现索拉非尼耐药HCC细胞中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减少,从而缓解了ROS反应。机理研究表明,索拉非尼耐药HCC细胞中UBQLN1的上调加速了蛋白酶体介导的PGC1β的蛋白质降解,从而导致线粒体生物发生和ROS减少,最终诱导了索拉非尼耐药。这些发现可能为索拉非尼耐药中涉及线粒体生物发生和ROS稳态的新机制提供了可能,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参考资料:

[1]Xiujun Can, et al. UBQLN1 mediates sorafenib resistance through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and ROS homeostasis by targeting PGC1β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1.DOI:articles/s41392-021-00594-4

本期服务顾问

咨询在线QQ

服务热线

400-611-2850


服务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扫微信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