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丨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病毒和癌细胞,两强相遇谁会“阵亡”?

发布时间:2021-07-02 13:40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百替生物

溶瘤病毒(OV)在不伤害正常健康组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裂解并以多种模式刺激机体产生抗癌免疫反应。然而,由于每个癌症患者对溶瘤病毒的敏感性和反应程度不同,溶瘤病毒疗法作为一种独立疗法使用时并不能使肿瘤完全消退。因此,寻找能与OV协同作用且没有毒副作用的抗癌方式至关重要。

近日,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与溶瘤病毒免疫治疗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Oncolytic H-1 parvovirus binds to sialic acid on laminins for cell attachment and entry”的文章,该研究找到了病毒进入癌细胞的大门“层粘连蛋白”,并阐明了H-1细小病毒(H-1PV)是如何附着并偷袭癌细胞使肿瘤裂解和死亡的。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溶瘤病毒,找到有助于识别H-1PV易感性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团队分析了位于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基因,以表征它们在与病毒对接过程的作用。一种在介导细胞附着和渗透中起关键作用的调节剂“层粘连蛋白γ1” (LAMC1被锁定,从本质上讲,当病毒与癌细胞的特定部分相互作用时,癌细胞表面的层粘连蛋白就像一扇“门”,它能够帮助病毒追踪、附着并瓦解癌细胞。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科研人员评估了这项新发现的临床意义。研究人员指出,层粘连蛋白会在不同的肿瘤微环境中差异表达,例如与健康组织相比,它会在胰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GBM)中过度表达。此外,在脑肿瘤中,它的表达量会随肿瘤级别的增加而增加,晚期GBM患者肿瘤中的层粘连蛋白水平要更高一些。不仅如此,110 份原发性和复发性GBM的活检分析报告显示,与原发性肿瘤相比,复发性GBM中层粘连蛋白的水平明显更高。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层粘连蛋白表达量的升高与多种肿瘤患者预后和生存不良相关,但却能使肿瘤更容易被感染和破坏,也就是说,层粘连蛋白表达量高的癌症患者更有可能对溶瘤病毒疗法产生反应。因此,未来我们可以将层粘连蛋白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依据其表达水平对癌症患者进行分类,以便于预测不同类型的癌症对基于H-1PV的抗癌疗法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该项研究基于关键调节剂“层粘连蛋白γ1” (LAMC1)及癌细胞对H-1PV的抗癌疗法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切实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或能成为未来治癌领域的“明日之星”!
参考资料:
[1] Amit Kulkarni, et al. Oncolytic H-1 parvovirus binds to sialic acid on laminins for cell attachment and ent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DOI : 10.1038/s41467-021-24034-7.

本期服务顾问

咨询在线QQ

服务热线

400-611-2850


服务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扫微信咨询我们